(接上期)
小时候,詹汉行就在“伏波祠”里读书,他曾经不解地多次问过学问很大的光头符老先生:“古代的英雄将军姓路,可我们后人怎么却是姓詹呢?”
“时隔久远,我也不明就里。”大光头教书先生符先生聪明绝顶,可他也有说不清的时候。
“我们儋县我们白马井镇,从来没见过大马,都是放水牛。可为什么祖上留下来的神物,不是牛鞭羊鞭,却是马鞭呢?”汉行阿崽满脑子的不明白,他指指庙台上泥塑的大白马。
“古代伏波将军是大陆那边来的人,都是骑着大白马过海的,使的当然也是马鞭了。”
“只有白色的马,才会游泳吗?”
符老先生摸着自己的光头,怏怏地走了。他总被这个聪明崽机灵鬼问个不停,故而时常语塞,心中不爽。
当时每年过大年的初一或八月十五,长老才会捧出“伏波鞭”,让族人观瞻祭拜,平常时候则由长老收回珍藏,这是詹氏家族祖祖辈辈都恪守的规矩。所以“伏波鞭”究竟什么样,有多长,有多么神气,谁也没有亲眼目睹过。只是今年大年初一这一天,詹氏家族与“伏波庙”里的住持,将会把深藏了二千多年的宝物“伏波鞭”请出来,授予白马井镇上最优秀的抗日勇士詹汉行,这是何等光宗耀祖震撼儋州的荣耀啊!
傍晚,詹汉行手下的战士们,悄悄把“伏波庙”旁的马口村暗中包围,以防止不远处日军留下的碉堡里的“国军”察觉。詹汉行则与妻子陈月娥只带几个警卫员,趁着夜色潜入“伏波庙”。庙堂里没有燃烛烧香,梁上只挂着一盏昏黄暗淡的油灯。大堂正中肃立着詹氏家族的长者和庙祝符老先生,他们两个人一起捧着窄窄长长的花梨木匣子。
阿公长老握一握詹家优秀后生詹汉行的双手,轻声说道:“汉行阿崽哟,你打日本鬼子,出了名,扬了威,这是白马井人的骄傲。你是伏波将军后代里出的大英雄!我们镇上的几个老辈人一起商议过,决定把‘伏波鞭’传给你,愿你爱岛保岛,报国爱国!”
其后符老先生郑重其事地打开了木匣子,取出“伏波鞭”,用力地插在詹汉行腰间的皮带上,然后字字坚定地说:“记住不,‘我是中国人!’我教过你的——‘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詹汉行重复着当初符老先生教他说的第一句话,最早学会书写的这五个字。
符先生叫人提油灯过来,他展开一幅字凑在油灯下,低声郑重地诵读道:
南天兮僻壤,
荒岛兮琼西。
伏波兮开府,
马鞭兮叱咤。
甘泉兮马井,
白马兮良驹。
儋耳有神兮,
泽被后裔。
神鞭自鸣兮,
震丧酋敌。
海外英烈兮,
留下胜迹。
宝岛才俊兮,
中华奇迹!
詹汉行与妻子陈月娥听先生诵罢,已是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怒发冲冠,豪气冲天。詹汉行拉着月娥的手,先对宗族长老与庙祝先生行了跪拜礼,再为伏波将军路博德的神像点烛进香。此时此刻,詹汉行从腰间抽出“伏波鞭”,紧紧握在手中,觉得自己上对列祖列宗,面对长辈先生以及儋州百姓,他突然感到自己的双肩,承担起了沉甸甸的历史重担!
詹汉行与陈月娥凑近油灯,认真仔细地打量着珍藏千年、穿越百世神秘灵异的“伏波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