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大个子詹森爽朗地大笑道,“要告诉英国人,我们这些老兵,在中国海南岛上有过一段神奇难忘的经历。还要穿上黎族这种奇异绚丽的服装,讲述我们世世代代都不该忘记的海南岛经历!”
詹森他们站好队,就要随刘青云参谋离开了,大家握手,拥抱,嘴里都“叽叽咕咕”说着对方听不懂的话,都用手比划着依依不舍的情谊。詹森突然从队列中走出,大喊一声口令,正正规规向詹汉行一跺脚、一举手,行了一个标准的英国皇家军礼,热泪盈眶地说:“不能就这样走。我们二十几个同盟国军人一致要求,请詹汉行长官和海南乐美村的黎族首领,一起来检阅我们!”
“不行,不行!”詹汉行知道后连忙推让,通过刘参谋翻译过去说,“他詹森的官阶高,我詹汉行的官阶小。我不能检阅他们,——这不对头,不可以!”
乐美村的两位黎族老阿公首领,更是躲在人后,怎么拽也是不肯出面。
但詹森几个把詹汉行和陈月娥两口子拉在土台子正中,又叫几个手下的洋兵洋将,硬生生把两位黎族老阿公推搡出来,杵在汉行夫妻俩的旁边。然后詹森集合自己的洋人队伍,开始训话,开始呼喊口令,然后迈着正步,依次按照国籍打头字母的顺序不同,从主席台下走过,接受琼崖纵队五大队全体指战员的检阅。被检阅的洋兵洋将都穿戴着崭新的“土八路服”,面向土台子,一边行进一边呼喊着口号,但是五花八门的军礼以及不同国度的语言,惹得看热闹的百姓笑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
人不多,检阅仪式很快就完毕了。詹汉行不知说什么是好,也不知怎么告别才比较符合国际礼节。还是陈月娥有办法,她叫炊事班的女战士们,赶快从橱柜里拿来了椰子壳做的碗,老竹子做的筷,让汉行每人赠一套,算是海南岛中共琼纵部队馈赠的礼品。
外国军队的战士们干脆摘去了军帽,把椰子壳的碗扣在脑门上,蹦啊跳了起来。中国军人和外国军人,抗日军人和黎苗族老百姓,都高兴地欢呼雀跃,场景别开生面热闹无比!
四
詹汉行在腰间插好“伏波鞭”,手里拎着驳壳枪,亲自带领一个排的战士,护送詹森和刘青云参谋前往五指山深处琼纵的司令部。
一路上翻山越岭,手脚并用,大约行走了六七十里的山路。到了夜晚,终于按照指定地点,遇见前来接应的司令部里的警卫排战士。詹汉行与詹森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国际友人真的到了离别的时候。
大山里的夜晚格外寂静,今晚的月亮也是清辉皎洁。黑黝黝的原始森林遮盖了一切,只留一点点儿的缝隙,让月色艰难的穿过,依稀撒在石径羊肠小路上。但是风儿还是依然执着地吹荡着,一阵一阵从山底下的沟壑川道里冲出来,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吹得树林梢头倾斜着指向上方的一个个山顶,翻卷起一团团山岚迷雾。
光与雾,雷与电,连绵山峦与葱郁热带雨林,永远是海南岛中部原始丛林的特有景色,永恒画面!
詹森却是握着詹汉行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汉行便觉得他可能还有什么话要说。
詹森请求道:“詹将军一路辛苦,送我们到家。现在能不能把鞭子甩几响,为我们壮行?”
汉行说:“我们是秘密行军,这……”
一旁的刘青云参谋说:“没事的。这里人迹罕至,深山老林的,你就为他们耍耍鞭子,壮壮士气!他们都觉得很好奇,也是非常想听听。”刘参谋又补充道,“詹森刚说过一句他们的谚语——上帝的鞭子,鞭打拷问着圣徒的灵魂!”
“好哩!”詹汉行抽出“伏波鞭”道,“这是祖传下来的神鞭,二千多年啦,是我们白马井‘伏波将军庙’里的老住持特意授予我的。”詹汉行走到一处高岩上,试着挥动了几下,然后照着岩壁石墙扬鞭甩去。顷刻间,三声清脆响亮的鞭声响彻云霄,穿过林海,越过溪涧,在五指山的峰峦中回荡。惊得鸟群“扑啦啦”从树上跌落,吓得山中猴群一跃而起,攀上峭壁跳过深涧,向山的背后迅速奔逃。
全体战士们热烈鼓掌。这突兀响亮的鞭声,提神醒脑,摄魂动魄,真是给力!
詹森好像还不觉得满足,他又提出搞一个短暂的欢送晚会,让大家都高兴高兴。他说:“这一别,还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再相见。——所以要架起篝火,围成圆圈,一个国家出一个节目,开一个别开生面的联谊晚会,好不好?!”所有战士一扫行军的疲惫,忽然之间都来了精神。
詹汉行也学着詹森的样子耸耸肩笑了,同意了。
大家来到一处小溪边较为平整的地方,点燃起篝火,大家围成一圈,有人挑着已被汗水露水浸湿的衣服鞋袜,抓紧时间快一点烘干;也有人低声细语地说着即将告别的话语、依依不舍之情难以言表。别看詹汉行的战士们打起仗来个个奋不顾身冲锋在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