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乡的清水粽

  端午前夕,又见粽子。放眼望去,有红枣馅的、蛋黄馅的、猪肉馅的,甚至还有龙虾馅的……各种品牌的粽子包装精美、夺人眼球。对于我来说,最想念的,还是故乡的清水粽。在我的记忆深处,清水粽宛如一位古典佳人,无论岁月如何斑驳,从来不曾离我远去。

  儿时的端午节,父母是最忙碌的。

  一大早,父亲就拿上篾刀,提起竹篓,先去堰塘边砍来菖蒲、粽叶,再到后院割来艾草、棕树叶子,统一交给母亲处理。接着,父亲要赶着把糯米淘洗干净,倒在筲箕里沥干。民间传说,菖蒲和艾草都是防疫驱邪的灵草。母亲把菖、艾捆在一起,虔诚地插在大门上。粽叶和棕树叶子是包粽子的材料,母亲将其清洗干净后,浸泡在水里。

  吃过早饭,全家人围在圆桌前开始包粽子。

  母亲拿过一片宽大的粽叶,给我们做示范。她先将叶片的下半部分卷成圆锥形,往圆锥中填满糯米;然后把粽叶上端的两侧分别向内折,再顺势用粽叶盖住开口;最后撕下一根棕树叶条将粽子捆绑结实。不一会儿,一个牛角粽子就包成了。

  母亲演示完后,叫我们三兄弟动手。父亲坐在旁边,边编竹篓,边笑呵呵地看着我们。大哥二哥很快就学会了,只有我怎么也包不成圆锥形的,急得差点哭了。母亲手把手地教我,要我把粽叶卷成圆锥形,把手伸到里面多旋转几下,终于做成了一个细长的牛角粽。

  尔后,母亲将包好的粽子全部倒入锅中,加清水后开始煮了起来。

  端午节那天,故乡还有煮艾水喝、洗艾水澡的习俗。老人们说,这样会保佑小孩子全年清净、健康。我最怕喝艾水,每次母亲递艾水给我,我都会想方设法逃避。最后,在母亲加了一勺红糖后,我才会皱着眉头勉强喝下半碗。

  中午时分,粽子终于煮好了,我的肚子也早就饿得咕咕直叫了。

  母亲刚把粽子端上桌,我飞快地拿起一个解馋。看到碧绿的粽叶上卧着个雪白的“小胖子”,我忍不住直流口水,顾不上粽子热得烫嘴,一口咬掉又细又长的角,然后从下往上吃。不到十秒钟,一个粽子就被我消灭干净了。听母亲说,我小时候特别爱吃粽子,有一次一口气连吃了3个。

  端午节的粽子是吃不完的。傍晚时分,母亲把剩下的粽子放入土灶上的瓮坛里。瓮坛里的水一天到晚都是热的,这样可以保证粽子不变质。

  第二天放学后,我还在回家的路上时,心里就想着瓮坛里的粽子了。刚到家,丢下书包,我便从瓮坛里提起两个粽子,解开粽叶就开吃,感觉比昨天的还好吃。几天后,当从瓮坛里再也摸不出粽子时,我这才意识到端午节早已过完——等到下次吃粽子,得是一年之后了。

  之前,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何老家人在过上小康生活后,还坚持只包清水粽。后来方知,故乡的清水粽,形状最接近古代的粽子,且因只包糯米不包馅料的缘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粽叶与糯米的原始清香。

  故乡的清水粽,守住的不只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还有一颗清清白白的初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自贸港|聚集
   第A04版:儋洋一体立潮头 奋楫扬帆自贸港
   第A05版:儋州新闻|综合
   第A06版:中国/世界新闻|综合
   第A07版:文化儋州
   第A08版:专页
仰望东坡笠屐铜像
窗檐下的白头翁
夏夜听虫
《石头公园》 (油画) 梁峰 作
诗苑撷芳
故乡的清水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