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窗檐下的白头翁

  清晨,打开一楼客厅北窗,因推窗声响,惊扰窗檐下常青树上一小鸟,“嗡”的一声窜出树丛。循着鸟儿望去,头上、肚下都有白色羽毛,是白头翁。因惊吓而远走高飞了,二孙子听说小鸟飞了,就来到窗前望着檐下树,不看不知道,一看高兴得不得了。

  “爷爷,树杈上有鸟窝,里面还有鸟蛋,快来看。”

  窝里面三个小鸟蛋成三角形躺着,我喜出望外。

  只见二宝伸着手意欲去掏鸟窝里鸟蛋的样子,我边拉着他的膀子边说:蛋壳里面有小生命,小鸟就要出壳了,我们可要保护,从今天起,这个窗户不再打开,以防惊恐鸟儿母子们,让雏鸟环境安逸。

  二孙子接着说:“我知道,爷爷,老师早就告诉我们要爱护保护益鸟,让鸟儿捉虫,为我们造福。”

  我们站在大厅里,隔着玻璃朝外望,一会儿,母鸟又飞回来了。我看鸟的头部和胸部都有白色羽毛,果然是白头翁。

  说来真巧,我们第一天发现窗户檐下的白头翁,第二天小鸟就出壳了,隔着玻璃窗看见三只“肉肌灵”雏鸟,只有翅膀上有点小绒毛,母鸟出去寻食,小鸟就趴在窝里睡觉。一会儿功夫,母鸟衔着虫子、花蕊等食物,站在鸟窝上面的枝头上四处张望,仿佛发现周围有“敌情”似的,过了一会,母鸟似乎感到一切平安、正常,才放心地展开翅膀钻进树丛鸟窝,站在鸟窝的边上,三只小鸟就伸着头,张着嘴,相互扭动着身子,在鸟窝里磕磕撞撞,且站立不稳,唧唧唧地尖叫着,像是在说着饿坏了,见到妈妈带回食物,兴奋地扑着小翅膀。母鸟先给脖子伸得长、叫得凶、排在前的小鸟喂食,再依次喂,鸟儿吃过食物,匍匐着身子在椭圆形的鸟窝底上又去睡“胎”觉了。

  雏鸟出壳的第三天,遭遇狂风大雨的袭击。大雨下了一夜未停,气象部门又发出黄色预警,恶劣天气仍持续一天,小鸟怎么受得了?

  我为雏鸟提心吊胆,会不会饿死、淋湿冻死;为母鸟惴惴不安,这种天气,三只小鸟的食源供应何来?是否能满足三只雏鸟所需?

  早上五点我就起床了,透过玻璃窗看到,母鸟张开翅膀覆盖鸟窝上面,为自己孩子遮风挡雨,加之树叶繁密,看来雨是浸不进去的。我爱人慢慢推开窗户,唯恐惊吓鸟儿母子四个,冒雨在邻树上剪下一把带叶的枝儿,斜放在鸟巢的上面,为防鸟窝淋湿而让鸟受凉,增加了一层天然绿色屏障,母鸟身上再也不会淋到雨了,而鸟窝边口,靠近鸟窝树叶上又放了些香瓜子、小白菜芯子、煮熟的大米、小米、几个碎葡萄干、切开四瓣的鲜樱桃以便鸟儿母子食用。

  连续三天凌晨,我看到母鸟都不在窝,七点上下,母鸟衔着食物回来后,依旧站在鸟窝上面的枝桠上,左望望右瞧瞧,看看四周确无“敌情”,然后落在鸟巢的上面,快速潜入鸟窝,开始小心翼翼喂雏鸟。俗话说得好:“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枝头上的鸟儿如遭不幸,伤害的更是枝头下鸟巢里一窝小鸟的生命。直到今天,我目睹一切,对这句俗语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母鸟在恶劣天气几天的举动,让我的担忧成了池鱼之虑,更让我动容。

  眼前忙忙碌碌的白头翁,一下子改变了我长期固存的偏见:

  小学三年级时读过一则寓言故事:说白头翁一阵子跟喜鹊学砌窝,因跑到很远地方叼来树枝,两三天下来又苦又累,就抛下半拉子窝巢而又飞走了;一会儿又跟大雁学飞行,飞了两天,看大雁飞得又高又快,十分吃力,太辛苦,又退却不学了;一会儿又跟黄莺学唱歌,每天凌晨都要早早起来练嗓子,它舍不得舒服的安乐窝,学了两三天,又不学了……直到头发白了,成了“白头翁”,它什么技能也没学上。从此它把一头白发遗传给子孙,让它们吸取这个教训:要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否则,你将一事无成,你就成了白来一世的“白头翁”。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才会成功。不劳而获的捷径是没有的。要像读书学习那样,循序渐进,一点一滴积累,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从我几天来近距离接触白头翁,白头翁垒窝精巧牢固、隐蔽严密、又勤奋、更机灵聪明、爱子护子不辞辛劳,会捉多种害虫,造福人类。随着护鸟爱鸟的知识普及和人鸟和谐共家园的建设,白头翁常被人们比为鹤发童颜、长寿白头老者的象征,寓意夫妻白头偕老、美满幸福。我们应对白头翁摒弃偏见,友善、献爱、保护它。

  人给鸟爱心,鸟给人开心。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这才是人们向往的美好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自贸港|聚集
   第A04版:儋洋一体立潮头 奋楫扬帆自贸港
   第A05版:儋州新闻|综合
   第A06版:中国/世界新闻|综合
   第A07版:文化儋州
   第A08版:专页
仰望东坡笠屐铜像
窗檐下的白头翁
夏夜听虫
《石头公园》 (油画) 梁峰 作
诗苑撷芳
故乡的清水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