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技术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在科技和产业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今天带大家探索,儋州洋浦正在蓬勃兴起的新材料产业。
A
石化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
海南巴陵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位于洋浦石化功能园区,与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一墙之隔。企业看准了乙烯项目投产的价值,不仅稳稳接住了乙烯项目生产的原材料来生产下游产品,更是实现了材料的隔墙供应,大大压缩物流成本。
今年4月,海南巴陵化工17万吨/年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项目一次投产成功,工艺流程全线贯通,产出合格SBS产品,广泛应用于塑料改性、黏合剂和沥青改性等领域。该项目投资19.24亿元,由海南炼化和巴陵石化共同出资建设,采用巴陵石化自有的成套生产技术建设,是巴陵石化首个“走出巴陵发展巴陵”的热塑橡胶项目。
“巴陵石化有三大产业链,其中橡胶产业链在热塑橡胶项目投产之前,产能已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热塑橡胶项目投产后,巴陵石化橡胶产业链成为橡胶产业链世界产能第一。”海南巴陵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康铮告诉记者。
乙烯被誉为“石化工业之母”,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海南巴陵化工将百万吨乙烯项目生产的苯乙烯、丁二烯等产品作为原材料,直接新建装置技术路线承接,实现隔墙供应,就地转化,降低原料成本及物流成本,产业链共生互补循环,实现上下游整体效益最大化。
据康铮介绍,海南巴陵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乙烯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中间体。公司下游也有很多用户在洋浦,例如金发科技,京博(海南)新材料、东方雨虹等。如此就可以实现最短的物流,实现上下游一体化。
洋浦深耕石化产业二十年,基础设施完备,乘着自贸港建设的东风,洋浦不断加强自贸港背景下石化新材料发展的研究,加速石化新材料产业的布局,努力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条。目前,儋州洋浦的石化产业链已拓展至生物降解材料、高端聚烯烃和工程塑料等多个领域,争取将上游产品“吃干榨净”,形成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预计今年石化产业的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有望成为海南首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B
新能源产业日渐兴起
新材料范畴包罗万象,在儋州洋浦,不仅有正在蓬勃发展的石化新材料产业,更有不少热门新材料产业日渐兴起。比如,海南星之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儋州洋浦投资的2万吨氢氧化锂项目,正在定位新能源产业赛道,生产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材料。
在项目现场,工人们忙碌,机器轰鸣,所有人都在为确保项目能够尽快投产而努力。该项目建成后,将年产电池级氢氧化锂2万吨,还会产出无水硫酸钠和辉石粉等副产品。
据了解,氢氧化锂是星之海新材料的主要产品之一,是制造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料之一,有助于提高电池的性能、稳定性和寿命。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的普及,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市场的大量需求,叠加海南自贸港政策和儋州洋浦独有的区位、港口优势,这就是海南星之海的发展机遇。
“我们产品的定位比较高端,做的是电池级的氢氧化锂,产品主要是针对日韩市场,结合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我们要力争把产品推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海南星之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仕忠介绍。
C
加快引进高质量项目
当前,儋州洋浦正在积极引进一系列高端、高附加值且环保的新材料项目,并努力通过这些新项目推动产业链向更精细化、专业化的下游领域发展,降低对进口材料的依赖,同时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随着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基础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儋州洋浦正在全力推进多元化制造业发展,尤其是新材料领域。我们的目标是引进至少10个行业冠军,同时要有30种以上的高端新材料产品,并形成产业集聚。”洋浦国际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庆毅说。
目前,在儋州洋浦,新材料技术正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引领产业发展、推动地区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力量,我们相信未来洋浦将继续发挥港口和产业优势,推动产业链延伸升级,为打造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贡献更大力量。
(据洋浦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