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之前是有合同,工程款确实是这么多,肯定是要付的……”近日,白马井法庭“候鸟”调解员工作站特邀调解员时华正在组织当事人线上签调解协议,看到当事人还有困惑,她耐心细致地开导劝说。
2024年7月,澄迈某公司与洋浦经济开发区某公司签订了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由澄迈某公司作为设计方,为洋浦经济开发区某公司在儋州一小区的室内装修、园林升级工程进行设计服务,合同约定总价70万元。完成工程后,洋浦经济开发区某公司拖欠27万余元工程款未支付。
白马井法庭立案后,将该案交由时华开展先行调解。时华接手案件后,在法官指导下认真分析研判双方争议焦点,多次通过电话、微信、面谈等方式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商谈调解事宜。
一开始,双方因为工程质量、工程款验收、结算金额等差距较大,互不让步。在调解期间,时华一边不断细化调解方案,一边耐心做当事人思想工作,最终形成了双方都满意的和解方案。当天,时华组织双方线上签署调解协议,一场疑难复杂的建设工程纠纷案件成功化解。
像时华这样的“候鸟”特邀调解员,白马井法庭共有21名。
2023年10月,白马井法庭主动引才引智,与当地党委领导下的“候鸟”人才党支部共谋共建,通过当地政府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陆续招聘了从公检法、人事部门、金融机构、教育部门等系统退休的“候鸟”法律人才担任法庭特邀调解员,成立了全省首家“候鸟”调解员工作站。工作站成立至今,共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922件。
“‘候鸟’特邀调解员大多是来自党政部门的退休干部,具有思想政治过硬、业务素质好、群众工作能力强等优势,是白马井法庭不穿法袍的‘法官’。”白马井法庭负责人表示,他们能够利用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和知识,有力地推进案件矛盾的化解,是一股不可多得的、优秀的多元解纷力量,在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发挥重要作用。
(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王家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