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儋州洋浦正以港航物流为突破口,以“硬核基建+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全力打造“双向双枢纽港”,加速构建与自贸港封关运作相适应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努力打造海南自贸港链接全球的重要门户。
在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仓库,一批PET(瓶级聚酯切片)装箱后运至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分别出口到东南亚、中东等地区。自去年洋浦至中东的直达航线开通后,该公司产品不再需要先运到深圳或香港后再转运,运输时间从20天缩短至12天,运输成本降低12%左右。随着今年洋浦—阿布扎比姊妹港直航航线加密,企业预计货物出口量将大幅增长。除了国外航线,作为自贸港链接国内外的重要通道,洋浦积极与国内主港形成合作。在与国内主港联动方面实现了对内连接南沙、上海、钦州、营口、青岛、湛江等国内沿海主要港口,为货物中转和运输提供便利。
洋浦交通运输和港航局港航科工作人员陈文莲说:“截至目前,洋浦港稳定运行航线达60条,其中外贸航线31条,内贸航线29条,已覆盖国内沿海和东南亚地区主要港口。2025年原计划开通5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和1条连接北美洲的远洋洲际航线,已提前完成航线目标。”
在洋浦港码头,一艘满载51000吨菜籽的货轮从加拿大直航至洋浦,该批货物通过洋浦港运送至区内粮油加工企业,加工成为菜籽油和菜籽粕后销往国内市场。近几年,此类运送粮油的货轮在洋浦港已成为“常客”。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带动粮油加工企业在洋浦快速集聚,同时也对港口能级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海南首个10万吨级公共粮油码头应运而生。该项目设计年通过能力450万吨,将彻底解决船舶减载靠泊的难题,有效降低粮油企业物流成本,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国投洋浦港商务调度部副经理何杰说:“粮油从5年前的19万吨增长到现在的247万吨,实现了12.5倍的增长。在口岸设施领域,我们全力推进10万吨公共粮油码头工程建设。与此同时,我们正积极推动3至5号泊位升级工作,以实现港口多元化发展。”
依照《洋浦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安排,洋浦将建设28个港航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以项目建设为推手,推动洋浦港实现跨越式发展。
洋浦交通运输和港航局规划科中级雇员刘薇说:“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与粮油加工、石化、新材料等临港产业的适配性,打造船舶和海工维保基地,支撑海南在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与应用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和辐射,显著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航运枢纽和洋浦国际枢纽港发展能级,全方位推动洋浦港实现跨越式发展。”
港外锚地过境船舶加注保税油是国际航运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显著降低船舶运营成本,吸引更多国际船舶过境或停靠。今年1月,洋浦完成港外锚地过境船舶加注保税油首单业务。该政策落地吸引航运企业先后打通洋浦至锦州、天津等8组内外贸同船路径。与此同时,“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船舶出口退税等一系列航运扩大开放政策在洋浦快速落地见效。
洋浦交通运输和港航局局长邵晋宁介绍说:“按照‘双向双枢纽’的定位,我们从三个方面去做好我们港航‘样板间’:一方面从基础流量上做大港口的能级;另一方面在优化‘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方面,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跟政策优化升级的探索;此外,在对外合作方面,不断与国外的重要港口友好合作,带动区域联动发展。”
(洋浦电视台记者麦彦礼 羊家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