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东坡结缘

  一

  读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篇,我就与东坡先生结缘了。三十多年前在书店邂逅《苏东坡诗词选》,我把书买下,至今仍存放在书柜中,成为生平珍藏的第一本藏书。品读东坡先生的诗和词,他那股放荡不羁、豁达大度、乐观向上的万丈豪情,令人折服、令人仰慕,膜拜之情油然而生,时至今日我仍是东坡先生的忠实崇拜者。

  1989年冬,我有幸参加《海南日报》与《海南农垦报》举办的文学创作笔会,有幸拜谒东坡先生的塑像。那次笔会在儋州举行,期间参观了东坡书院,只怪我孤陋寡闻,到了书院参观,才知自己仰慕的东坡先生,曾经被贬谪到海南来,就住在儋州。

  那天风和日丽,怀揣一颗虔诚的心,步入东坡书院大门,站在古色古香的载酒亭,我仿佛看到气宇轩昂的东坡先生,正以一副超然物外、安之若素的神情,豪情满怀地举杯邀明月,与文人酒友们谈笑风生。载酒堂是东坡先生讲学授经的场所,我眼前浮现出一幅动感的画面,东坡先生一手捋着飘飘长须,一手紧握着书卷,面对芸芸学子渴求的目光,慷慨激昂,声情并茂,开讲诗书经义。在钦帅泉边,我穿越时空,与头戴竹笠、面貌清癯俊秀的东坡先生相遇。先生沐浴着徐徐清风,在井泉边汲水煮茶,我静立一旁不敢出声,怕惊扰先生的闲情逸致。最后,我来到东坡先生的雕像前,只见头戴竹笠、脚踏木屐、长须飘飘的先生一手握书卷,一手提衣衫,迎面款款走来,睿智的目光,坚定地注视着远方,大家风范的气质,一览无余。

  我在东坡先生雕像前,拍了一张相片,留下一张合影,把二十岁出头的青涩时光,与追求文学梦想的初心,定格在转瞬即逝的岁月,烙印成美好的记忆片段。

  二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黎族人,我在走进东坡先生精神世界的过程中,欣喜地发现,东坡先生谪居儋州时,与当地黎族人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文献记载,东坡先生谪贬海南期间,所作文章160余篇、诗歌170余首。这些诗文成为海南的特殊文化符号,让中原文人墨客了解海南岛,了解这片热土上的风土人情。

  据《太平寰宇记》载:“……号曰生黎。巢居深洞,绩木皮为衣,以木棉为毯。”东坡先生刚谪贬儋州时,曾经跟黎族人有一段千古奇缘的邂逅。在集市上,东坡先生巧遇一位黎族樵夫,樵夫没见过穿儒衣冠的人,觉得怪异,对先生大笑不止。先生不与樵夫计较礼节,他知道穷乡僻壤的樵夫“生不闻诗书,岂知有孔颜”。随后两人初次沟通,因彼此语言不通,只能用手势比画交流。先生问他家住哪里?樵夫比画“负薪入城市,家在孤云端。”樵夫称赞先生道,“似言君贵人,草莽栖龙鸾。”最后,樵夫看先生儒衣冠单薄,慷慨赠送一件古贝布衣裳,“遗我古贝布,海风今岁寒”,让先生用来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

  东坡先生随和,他渐渐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跟黎族人打成一片,就有了“久安儋耳陋,日与雕题亲”的诗句。雕题,是黎族的文身图案,也叫“文脸”,近代黎族人仍然保留的习俗。先生谪贬海南三年,可谓是入乡随俗,他喝黎族人酿造的山兰酒,写出“小酒生黎法,干糟瓦盎中”。品尝黎族人的食物,留下“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的描述;他学习黎族人的语言,写下“鴂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的体会;还学会吃槟榔,就有“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的抒写。先生关心黎族人的生活,在《和陶劝农六首》中劝说要改变“不麦不稷”“朝射夜逐”的生活方式。先生在“民黎杂糅”的海南,目睹黎族人遭受欺凌的现实,率先提出“咨尔黎汉,均是一民”的和谐政策和民族平等主张,提倡消除民族歧视思想。先生能放下文人傲骨,打破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思想成见与偏见,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决心。

  900多年过去了,当年黎族同胞的衣食住行,还原汁原味地“保鲜”在东坡先生的诗词里。有时我想,我与东坡先生的缘分,是否可以顺着先生与黎族先人的缘分,溯游而上,跨越时空呢?

  三

  2023年盛夏,我再次踏足东坡书院,此际故地重游,与初次拜谒东坡书院,已整整间隔了30多载岁月。遥想当年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可星移斗转,时光如白驹过隙,现在站在书院前的我,已是一个白发丛生的老翁,唯一不变的,是对先生虔诚膜拜的心。

  走进东坡书院的前门,我在载酒亭上停步,环顾四周景物,追思往昔的记忆,曾记得当年初来乍到时,我就在载酒亭不远的池边,拍了一张以载酒亭为背景的彩照,留下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过了载酒亭,在游人如织的书院内,我另辟蹊径,沿着曲径通幽的石板小道,追寻先生的踪迹,先后参观了载酒堂,观看了东坡祠,步入钦帅堂,驻足钦帅井,登上望京阁……

  此处探访,我尚有一个心结未了,那就是寻访传说中的狗仔花。相传,同样为文学大家的王安石,曾写下“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的诗句,东坡先生读后认为不妥,应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才贴切。后来先生被贬谪儋州,见到了狗仔花,看清花的形状,顿时感到惭愧,原来王安石笔下的诗句是对的。我在书院兜了一大圈,在万绿丛中苦苦寻觅,却无法窥探到狗仔花的踪影,不得不在园区人员的指引下,在一个偏僻角落,找到传说中的狗仔花,看到了清晰可辨的小狗仔坐卧花蕊的奇特景象。

  我来到东坡先生的雕像前,站在30多年前的位置上,又与先生留下一张合影。我想用新旧两张相片,存储两段美好的时光,存记一个崇拜者虔诚拜谒东坡先生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自贸港|聚焦
   第A04版:儋州/洋浦新闻
   第A05版:儋州新闻|综合
   第A06版:中国/世界新闻|综合
   第A07版:文化儋州
   第A08版:专页
与东坡结缘
处暑至,秋意浓
家乡那条扶贫路
《木板桥》 (水彩画) 林先动 作
重拾旧书香
七月的雨
古诗词里话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