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板结、病虫害频发怎么办?为解决农药、化肥泛滥使用等农业污染“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农林学院教授张荣萍带领团队持续深入研究,在酵素农业技术上找到了“药方”。
槟榔种植户陈鹏宇把张荣萍团队所研制的农用酵素叫“中药”。他说:“酵素就像中医,可以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恢复土壤的生态平衡。以前种槟榔,化肥用多了土壤板结,农作物养分吸收不足。在张荣萍团队的帮助下,我们在槟榔种植中使用农用酵素后,槟榔树根系发达了、种植土壤疏松了,病虫害现象也明显减少。如今,槟榔健康成长,看起来十分‘精神’。”
据介绍,农用酵素是有机质材料与微生物菌种进行发酵的产物,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具有许多益处。酵素中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可以高效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制成肥料,提供农作物所需的丰富营养,从而杜绝或减少农药、化肥无序投入,保持土壤健康。
“农用酵素形态灵活,既可制作成固态堆肥,亦可制作成液态,既方便做底肥,又方便喷雾和灌根,且成本低廉。各种动植物、废弃物都是酵素适宜的原材料。”张荣萍说,自2013年以来,她带领团队对农用酵素应用技术持续研究、积累经验,针对槟榔、圣女果、百香果、辣椒等不同品种农作物,结合肥料发酵、病虫害防治等用途研制出多种酵素产品,推动酵素农业技术在具体应用场景中不断完善,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张荣萍团队的酵素农业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还是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的典范。我院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搭建院校、企业、农户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助推农户增收、农业增产。”市乡村振兴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说。
(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覃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