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起重船“天沨10号”在轰鸣声中运行,一根巨大的钢管桩被稳稳提起,垂直插进稳桩平台中央,依靠自身重量和液压锤助力缓缓下沉,最终插入海底65.6米处。
海天一色中,这片施工海域的动静显得微不足道,事实上,这根钢管桩是夯实工业重器的基础——它长达95.7米,直径最大处8.8米,重量更是达到惊人的1639吨。
这根形似“定海神针”的钢管桩是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项目的42号海上风机单桩,也是该项目第六根进行沉桩施工的单桩,能在天气变化多端的海上为形如风车的海上风电机组提供固定式基础支撑。
未来,这片海域将竖起67根单桩,支撑67台9MW风电机组源源不断地产生清洁能源,并网后每年能提供清洁电能38.2亿度,满足约200万个三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需求。
站在巨大的“定海神针”前,潘伟杰显得非常“迷你”。作为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项目工程部部长,他通过手中的对讲机调度着近百名工人,将这个庞然大物按计划完成沉桩。“沉桩施工需要约40个小时,哪怕只是安装一个吊钩都需要一两个小时。”潘伟杰说。
起重船“提溜”起单桩,对准稳桩平台中间被称为“龙口”的圆孔垂直放下。“一定要垂直!”潘伟杰介绍,平台四周共有8个千斤顶,以抵消单桩下沉过程中受风浪影响出现的偏移,以确保单桩垂直沉入海底。
夜已深,“定海神针”完美进入“龙口”,在月色和灯光的共同照拂下慢慢下沉,一点点被海水掩盖。沉桩完成后,没有欢呼与庆祝,潘伟杰和同事们将迅速拆除稳桩平台,投入下一根单桩的安装准备中。
与此同时,同样灯火通明的还有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为实现9月份前产出60台H10000-242型风电机组的目标,技术工人们正抢抓进度,全面铺开生产。“我们生产的风机将提供给正在建设中的大唐CZ3海上风电项目,目前已完成5台风电机组的交付,后续将按照计划, ▶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