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瓜记

  春节期间老郭从乡下回来,一直对邻居家院子里种的水瓜念念不忘:就种了一棵,爬得满院都是,结了好多瓜,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最后一句,他是用短视频夸张配音的语气说的。

  我嗤之以鼻:水瓜淡而无味,除了高产一无是处,你不见市场没得卖么?

  他不听,跑遍了镇上所有卖菜种的摊位,结果这瓜种,人家根本没有进货。理由都是一样:没人种这东西。

  老郭不死心,遂网购,几块钱得一大包。

  他在花盆里洒下几粒种子育苗,浇水除草,做得认真。刚好去年台风“摩羯”打坏了三角梅花架,新做的架子还空着,正合他种瓜的心意。他在花架下移栽了三棵水瓜苗,两棵靠墙,另一棵种在了原先种三角梅的地方。

  靠墙的两棵明显长势不佳,老郭天天去看,时时盼长。茶友老李是资深农民,他说这明显选错了地方,靠墙,底下全是砖石沙砾,没地方给它们长根伸叶。老郭说不行我去农资店买点肥料,给它们施施。老李说不用,改天他经过,去店里抓一把就行,老板不收他钱。果然某天他带来了一小袋五颜六色的复合肥,并告诉老郭,打一桶水,撒入肥加上尿搅拌均匀,如此这般,给水瓜施肥。

  老郭照做,有了养分,两棵水瓜渐渐追上了它们另一边的兄弟,叶子碧绿,像一把把小蒲扇。缠绕茎从叶间抽出,弯弯扭扭,努力向花棚伸展。老郭又找来我不用的毛线,给它们牵引。水瓜们也争气,很快爬上花架。过了半个月,开始开花,大朵大朵金黄花儿绽放在枝头,引得黑色竹蜂争先恐后来给它们授粉。

  花落结果,初时不过指头大小,青楞楞的,伏在叶下,不甚惹眼。待果稍大,老郭又用毛线把小水瓜固定在花架的铁条上,他说水瓜长大了分量重,怕把藤坠坏了。他把藤固定在同一根铁条上,这样一根藤上三五个瓜都垂成一条直线,还挺美观。

  某日老李过来小院喝茶,他失落地给老李报告:昨天我刚给水瓜施肥没多久便下大雨,估计肥被水冲走,白施了。老李安慰:没事,不过施肥最好是在下雨过后,土地正湿没有积水的时候最佳。老郭频频点头,若有所悟,像极了认真听讲的小学生。

  水瓜们一日胖似一日,瓜皮上长出一道道竖纹,颜色也渐渐由嫩绿转为青绿,竟显出几分圆润来。那日我看到老郭在架下抬头看瓜,曾经开满红艳艳三角梅的花棚,如今已经变成硕果累累的瓜棚。我说,这瓜看着长势喜人,真好看。老郭说,那可不,我的瓜们在一起调声哩。

  我定睛一看,可不是吗?那两排直线排列的水瓜,已有手腕大小,青绿可爱,不正像两队穿着绿衣的调声队,站在舞台上准备调声吗?不由失笑出声,种瓜居然让老郭长出了文艺细胞。

  我笑道:“这瓜长得甚好,只是怕不甜。”老郭不以为然:水瓜而已,何必计较甜与不甜?横竖是自己手植,便是不甜,也自有其味。

  待到采摘那日,他站在凳子上,执剪在手,剪下了种植三个来月,又看了大半月有余的瓜。

  晚上他亲自下厨,料理他的瓜。把瓜削皮放砧板上,刀锋下去,咔嚓一声,鲜嫩青翠。切片大火爆香蒜粒,下锅清炒。炒熟上桌一看,水瓜名不虚传,一盘水瓜半盘水。我尝了一口,口感柔嫩,却不甚甜,无甚特别味道。然而这平淡中,又分明有一种鲜味,是市上所无的。

  桌上,老郭畅谈他的水瓜大业:水瓜性凉,正适合夏天吃,炒肉打汤都好。要给老舅送两个,还要给老李送两个,让他们也分享自己丰收的喜悦。忽又停箸轻叹,终究结果少了些,不够分。

  听着他絮絮叨叨,口中寡淡的水瓜,忽然就有了滋味。这普通生活中的三餐四季呀,虽是平淡,却也欢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自贸港|聚集
   第A04版:儋洋一体立潮头 奋楫扬帆自贸港
   第A05版:儋州新闻|综合
   第A06版:中国/世界新闻|综合
   第A07版:文化儋州
   第A08版:专页
水瓜记
雨中的母亲节
榴花赋
诗苑撷芳
晨曦微露迎朝阳 (油画) 吴川活 作
青杏滋味
孤岛战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