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地标,不一样的发展,感受儋州新风采。地标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提起儋州可能很多人会想起东坡书院这样的文化地标,近年来儋州市的地图上不断涌现出一些新地标,这些新地标不仅是建筑的呈现,更是一个城市蓬勃发展的见证,也体现了儋州在自贸港建设当中的担当。
文旅新地标: 打造“体育+旅文”新模式
儋州市体育中心“一场两馆”是2022年第六届省运会的举办场地,可容纳3万人观看体育赛事,3个比赛场馆整体呈“品”字形排列,从远处俯瞰,犹如翻滚的波浪,体育馆和游泳馆提取“千年古盐田”的形态,通过几何抽象化处理,塑造“千年古郡 魅力儋州”的形象特征。
近年来,儋州积极发挥优势,创建了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区,打响了“体育+旅游”的品牌,通过举办体育赛事,例如马拉松比赛、高尔夫巡回赛、国际象棋赛等等,吸引国内外游客来到儋州。
除了体育赛事新地标,儋州还擦亮文旅品牌。先后成功创建了“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海南儋州石花水洞地质公园”“海南莲花山文化景区”等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随着环岛旅游公路的开通,火山海岸驿站、儋耳追光驿站、儋阳楼等等,也成为极具儋州特色的文旅地标,提升儋州的知名度。
“儋州的文旅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可以用10个业态来概括,那就是江河湖海泉,山楼院洞岛。我们争取把海花岛、东坡文化旅游区等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不断地培育我们的消费新业态,然后借助旅游IP,通过大量举办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演唱会等等,争取让数据的流量变成游客留下来的‘留量’。”市旅文局全域旅游科负责人唐晓玲说。
产业新地标:
汇聚航运新要素
洋浦国际航运大厦由两座塔楼和一个下沉广场组成,是集合了行政办公,高端商务办公和商务酒店为一体的多元化的综合性的大楼,航运大厦是洋浦的新地标,也是洋浦港航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已经有上海中谷物流、海南长荣海运、中远海运等100多家知名企业入驻,涵盖航运、石化、贸易、金融等领域。儋州洋浦通过航运大厦为载体,汇聚各个相关的要素,实现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办公环境,助力企业落地发展。
在企业纷纷入驻航运大厦的背后,是港航产业的蓬勃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航运大厦的投入使用也是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加速了更多航运要素的聚集。截至2023年底,洋浦航运相关的市场主体已经达到882家,包括航运企业、航运电商平台、港口服务、船舶和货物代理以及金融租赁相关等。
自2018年4月13日以来,洋浦港航产业驶入了一个快车道。六年来,洋浦港航物流产业的各项指标持续地快速增长,2018年水运周转量只有351亿吨公里,2023年底,一共完成了9020亿吨公里,实现了二十多倍的增长。2018年,集装箱量56万标箱,去年达到183万标箱。在航线方面,从原来的17条航线,到目前的47条。
幸福新地标:
丰富群众新生活
从航运大厦出来,几百米的距离就来到了洋浦滨海文化广场,这也是洋浦的新晋地标。如今这里也成为了网红打卡点,日常接待尤其火爆。
洋浦滨海文化广场是坐落在洋浦东部生活区,主要包括了展示馆、图书馆、文化馆和体育馆。走进展示馆,大事记墙面记录了洋浦发展的历程、总规视频展现了洋浦四区三带的规划,中厅陈列了洋浦各个产业的产品,展现了洋浦蓬勃发展的产业。“从总体方案发布之后,就有很多政策的首单、首批、首个在儋洋经济圈落地,如果我们把这些自贸港政策比作是一棵大树的话,那么这棵大树目前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
“从去年2023年的1月份到目前为止,我们接待的团队达到了2000多个,有6万多人次,其中包括了十几个国家不同的团队,以及国内来自29个省区市的招商团队,政务参观等等,以2900平方米的一个布展面积来说,接待量已经算是很大了。”洋浦展示馆馆长赵振威说。
新地标也是市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体现了儋州洋浦港产城科融合发展的景象。如今随着城市发展,洋浦滨海文化广场作为新地标,汇聚了洋浦的人气,也让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文旅新地标展现儋州的魅力与活力,到产业新地标展现儋州蓬勃发展的产业。儋州以新地标为引领,促进文旅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使群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新地标的诞生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新地标的涌现。
(据海南公共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