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庭是诚信教育的第一环境

  诚信既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我国道德体系的基础与根本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进程中,诚信建设是全社会的事,方方面面都有许多的事情可以做,其中在教育层面,伴随个人人生起步乃至终生的家庭,是筑牢诚信根基的关键场域,因此,诚信建设要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诚信教育要从家庭开始。

  1.家长不诚信,孩子出问题

  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承诺的行为品质,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

  诚信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品质,家庭是诚信教育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儿童诚信品质形成的重要他人。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个体道德体系建构的奠基期和关键期,研究发现,12岁以前是品德发展的协调性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受社会文化影响显著,也是角色模仿、习惯养成、道德体系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是诚信教育的最佳时期,家庭的诚信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家长的榜样作用直接对儿童产生示范效应。儿童通过直接观察模仿进行学习,且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调整自身的观念与行为。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其最亲近和信任的人,也是最为重要的模仿和学习对象。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家长的行为来学习如何看待和处理问题、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并最终形成自身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习惯。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诚信、善良、尊重他人、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尤其做到言出必行,儿童就能够自觉地以家长为榜样,自觉自愿要求自己成为有诚信的好孩子。

  其次,良好的家庭氛围是诚信教育的沃土。家庭氛围是指家庭中的气氛和情调,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情感表达、生活习惯、家庭教养方式等。良好的家庭氛围应该是积极、健康、和谐、稳定的,包括成员之间的互相关心与尊重、适度的情感表达、科学的教养方式、明确的家庭规则以及鼓励探索创新的家庭环境等等。儿童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氛围里才能感受到被支持、被信任和被鼓励,也才敢于探索和表达、不惧“犯错”、勇于承认和承担,这些要素都有助于其诚信品格的形成。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家长缺乏对诚信教育的充分重视,并未做到以身作则,自身行为不诚信,如在日常生活中不遵守承诺或者欺骗他人,这都会给儿童带来消极的示范效应。儿童往往对家长的行为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并认同其权威,因此他们容易对家长的行为全盘接受并全面模仿,从而导致诚信问题的出现。

  2.家长需建立正确的“诚信观”

  儿童诚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提高其诚信认知、陶冶诚信情感、磨炼诚信意志、训练诚信行为,从而达到内化诚信品质、坚定对真善美的追求的目的。然而,当前部分家长不够重视诚信教育,其潜在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诚信的孩子容易吃亏,或者是否需要诚信要根据客观情况而定,该变通的时候也需要变通,更有甚者认为“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第A05版:儋州新闻|综合
   第A06版:中国新闻|综合
   第A07版:健康儋州
   第A08版:专页
扩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部署岁末年初 安全防范重点工作
艺考改革全面落地,变化几何?
“中国环流三号” 面向全球开放
海昏侯刘贺主墓面向公众开放
家庭是诚信教育的第一环境
我市“菜篮子”产品价格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