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身材,眼光有神,语调有力,浑身充满使不完的劲头……这是近日记者见到老胡时,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这个“老胡”,就是儋州市新州中学教师胡忠礼。此前他在新疆教书,之后作为学科骨干教师被引进到儋州,来到新州中学担任语文教师。
近年来,老胡把先进的理念、严谨的作风、灵活的教学、担当的责任,根植于此,带出了一支团结务实、充满活力的高三备考教学团队。期间,他在学生自主学习和班级自主管理、高中语文教学建模、翻转课堂、教育信息化、TD-SL模式构建、单元群文教学等领域,硕果累累,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更多的新理念、新模式,有效助推了全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
在儋州洋浦,有一大批像胡忠礼这样的优秀教育人才队伍,在为儋州基层教育默默奉献,推动基层教育事业不断跃上新台阶。
据了解,为加快基层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儋州成立了深化基层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儋州市关于深化基层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及教育卫生系统改革实施方案,推出了具体政策举措,进一步深化基层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改革,确保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动,为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卫生事业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针对城乡人员双向交流渠道不畅等难点问题,儋州加大城乡交流帮扶力度,选派79名优秀城镇教师到乡村交流任教,78名乡村教坛新秀到核心校定岗和跟岗培训;安排115名市直属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镇卫生院行医服务、16名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到基层多点执业。我市建立基层教育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制度,以白马井镇中心卫生院为专业技术人才竞聘上岗试点单位,统筹指导65名在编在岗人员开展竞聘上岗,10名专业技术人员首次获评高一级职称,该竞聘上岗工作经验逐步向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此外,我市还制定并完善基层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医疗社保、交通、购房、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保障政策,切实解决基层人才的后顾之忧,提高优秀人才服务基层的归宿感。在城乡人才双向流动、乡镇工作补贴发放、职称评聘方式等方面向基层大力倾斜,大大提升了基层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服务积极性。
“奖励机制可以让医院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比、学、赶、超氛围。我相信,我们以后会吸引来更多优秀的医护人员。”白马井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陈才花说道。
儋州以“百场万岗”校招活动为契机,围绕基层急需紧缺专业学科人才需求,打好“走出去”抢人才和“家门口”留人才的组合拳,吸引优秀青年学子投身到儋州洋浦基层教育卫生事业。据统计,激励机制改革以来,先后举办开展教育卫生招聘11场,招录基层教师243名(其中紧缺学科44名),实现基层教育机构政府雇员教师招聘“首单”突破;引进省外基层学校优秀教育人才7名,基层卫生机构人才54人;加大“候鸟”人才借智力度,促成一批“候鸟”人才“落脚”基层教育卫生机构。
另外,通过改进招聘方式、深化职称评聘、创新岗位设置、调整绩效考核等方式,我市引导一批学历较高、年龄较小、能力较强、责任心较好的教育卫生工作者到基层一线任职挂职,强化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建设。与此同时,先后提拔一批乡镇校级领导干部及卫生院中层骨干,进一步充实了基层教育卫生人才管理服务队伍。
近年来,儋州不断深化基层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在人才引育、设施配备、服务保障等多方面给予各镇(办事处)学校和卫生院大力支持,缩小城乡资源差距,提高教育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水平,让基层群众能够享有较好的教育医疗服务,基本实现了学生能够就近入学、患者可以家门口就医的改革目标,同时也为城区学校和医院减压减负,实现了双赢。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为加快基层教育卫生事业发展,鼓励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儋州洋浦还结合全市基层教育卫生人才需求及岗位实际,通过统一招录、职称评聘、绩效管理、城乡流动、系统培育、服务保障等多面发力,有效激活改革引擎,着力打造了一支本领扎实、素质优良、能打硬仗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为促进儋州洋浦教育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符武月 通讯员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