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文昌卫星超级工厂建设进入收官阶段,预计今年年底正式竣工投产。如今已有26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签约入驻。这座亚洲最大的卫星制造基地将以“出厂即发射”的创新模式,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昌卫星超级工厂及配套星箭产业园采用“1+1+8”架构,由1个卫星超级工厂、1个试验检测中心和8个核心单机研制中心组成,总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作为全国唯一可实现卫星总装与星箭合罩的生产基地,工厂配备AGV运输系统、智能检测中心和数字化协同平台,可实现年产1000颗卫星的产能目标。项目主体结构于2024年12月提前60天封顶,目前正进行机电安装和工艺设备调试。
文昌卫星超级工厂以“超级大脑”系统为核心,打通全产业链数字化连接,实现从零部件到星箭组合体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例如,北京蓝箭鸿擎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装配式卫星平台,通过标准化模块设计将总装时间从1周压缩至1天,生产成本降低20%。检测中心集成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一站式完成元器件可靠性检测,减少重复检验成本。此外,热控系统数字孪生平台、星间激光终端制造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卫星制造的精度与效率。
尽管尚未投产,目前已有26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签约入驻,包括航天科技集团商业卫星有限公司、鸿擎科技、国星飞测等头部企业。这些企业将围绕卫星制造、检测、数据应用等环节形成协同生态。例如,国星飞测的智能检测技术可帮助园区企业降低50%的测试成本。
作为海南自贸港重点项目,工厂将助力“千帆计划”实施,推动低轨卫星星座规模化组网。同时,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国际卫星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将打造卫星数据保税区,吸引全球卫星数据资源汇聚。
在就业层面,工厂已与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合作开设航天订单班,首批26名学员将接受卫星总装、检测等技能培训,未来将充实到生产一线。随着星箭电气互联系统制造中心等配套项目陆续投产,预计将创造数千个技术岗位,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
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工厂投产后将率先实现首颗卫星下线,并逐步形成“零部件运进来、星箭组合体走出去”的高效生产模式。
这座承载着中国航天强国梦想的超级工厂,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高地,更是海南自贸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标杆。 (据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