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初夏5月,记者走进“样板间”,看到数艘万吨货轮停靠岸边,岸桥起落,装卸忙碌。
“航线和集装箱数量比我刚来时翻倍都不止!”码头上,海口海关所属洋浦海关监管一科副科长郭瀚正在堆场查验货物。自2018年到这里工作,他一路见证着洋浦港的新变化。
“并行港”物流模式启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
去年9月,“南航757”轮船自广东湛江港启航,途经海南洋浦港、深圳蛇口港,卸装集拼三地的内外贸货物,最终前往亚欧国家。这标志着三地港口“并行港”物流模式自此正式启动。
该模式是在海关总署指导下,三地海关联动三地港口,打造的海上“环线班轮”集成创新改革,三地企业可在同一班轮上自主集拼内贸外贸、进口出口、空箱重箱等6类货物,并根据物流需求在3个港口间随装随卸,同时做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该模式将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联动发展,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港口扩建增加泊位,航道扩建打造海上“高速公路”。
“你瞧,码头最近又新增两个泊位。”郭瀚说,他手指的方向便是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一阶段)一期。
“项目新增1个15万吨级和1个20万吨级泊位,具备停靠全球最大的2.4万箱位集装箱船舶的能力,不久前刚刚投入运营!”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港航首席运营官王坚敏兴奋地说。
两个新码头投运将带来什么变化?“码头增加200万标箱的年通过能力,整体通过能力达360万标箱。”王坚敏说,港口的货物通过能力和服务能级提升,将为自贸港封关运作进一步打牢硬件基础。
在距离码头不远处的航道上,“浚海5”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操作员黄光勇坐在高出海面十几米的操作间里,娴熟摆动着操作杆,把海底的泥砂吸到船舱。扩建航道将把海上“小路”变成“高速公路”,为2025年底项目一阶段全面建成做足准备,届时洋浦港集装箱通过能力将提升至500万标箱。
“封关运作”软硬件已经具备,磨合演练加紧进行。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之年。洋浦港口岸封关项目于去年年底通过竣工验收,总面积达23.3万平方米的查验场地,分设一线和二线查验平台,智能卡口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
技术工程师张今墨正聚精会神盯着监控设备,“为了封关后货物能够无感、高效通关,必须保障好嗅探器、查验机器人、X光机等各项智能设备的稳定性,还要在反复的压力测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后,在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等领域更加自由便利,将更有效地配置全球资源,成为‘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生动体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东艳说。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