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要求“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立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出争当新时代改革开放示范的奋斗目标。儋州洋浦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先行区、示范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五次全会所赋予的时代使命,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战略重点,以奋进姿态打造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自由贸易港“样板间”,谱写“儋州因洋浦而更加开放、洋浦因儋州而更有深度”的生动实践。
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高水平开放“样板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等重大论断,明确“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年来,儋州洋浦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区域协调发展强内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增动力、以高水平开放添活力,聚力推动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先行区、示范区,全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发展质量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环新英湾自贸港新城骨架成形、势头强劲。洋浦保税港区和洋浦经济开发区全国排名大幅跃升,产业格局从石化“一业独大”快速向“多元支撑”转变。2023年,儋州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主要贸易指标分别迈上“百亿、千亿、万亿”级台阶,改革开放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广阔前景。新征程上,儋州将坚持把洋浦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功能平台,全力推进封关运作“一号工程”,充分发挥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制度集成优势,推动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全面拓展,着力构建开放型产业集群,提高经济外向度和全球显示度。
加快建设洋浦国际枢纽海港,打造港航物流发展“样板间”
洋浦地处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面向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东盟自由贸易区,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与周边国家和地区20多个港口直线距离不超过500海里,对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儋州紧紧围绕海南自贸港各项运输往来自由便利化政策和制度安排,持续高效推动“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落地实施,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国际航运枢纽港建设。截至目前,短短4年时间,洋浦的航运企业新增600多家,新增海事登记船舶超过300艘,总载重吨超千万吨。其中,入籍“中国洋浦港”的国际船舶达46艘,其中新建船舶18艘,转籍船舶28艘;总吨位达531万吨,位于全国第二位。新征程上,儋州将全面提升港口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能级,不断增强港口适配性,推动航线通达全球主要港口,推动港口货物吞吐量迈入亿吨大港行列,通关和口岸营商环境、港口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全国领先,“中国洋浦港”船队持续扩容,建设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制度一流、服务一流的国际枢纽海港,更好服务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一带一路”。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样板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儋州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儋州洋浦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聚焦“五向图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环新英湾地区为主战场靠前布局产业新赛道,抢抓机遇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四大新产业。石化新材料形成炼油、芳烃、烯烃、新材料“四路”并行的全产业链集群。构建风电及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积极谋划布局氢能等未来下游产业。提出数字经济“一基地三区”发展定位,构建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补医药产业链、供应链,统筹推进原料药产业发展,积极探索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模式。新征程上,儋州将以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为目标,发挥石化产业基础作用,带动产业链延伸拓展,加快形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推动构建开放型生态型创新型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动能更加强劲的海南“工业心脏”。
加快推动港产城科融合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样板间”
为了破解洋浦“有产无城”、儋州“有城无产”发展瓶颈,2021年,海南省委作出了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改革决策。儋州围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动环新英湾港产城融合发展”的要求,将洋浦及周边的白马井、峨蔓、木棠等“一区七镇”划入环新英湾地区,将其打造成自贸港“港产城科”协调发展联动区域。4年来,规划和实施了若干个产业空间载体,包括洋浦石化新材料产业园、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国际健康食品港、数字经济产业园和生物制药产业园等,引领了儋州洋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建设了一批城市功能载体,包括洋浦产城融合安居工程、未来社区、环湾邻里中心、滨海新区医院、黄冈中学滨海校区、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永久校园等,为居民提供了高品质城市生活配套。新征程上,儋州将纵深推进儋洋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自贸港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示范区,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增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市场化手段和能力,推动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打造更具辐射带动作用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区域中心城市。
加快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样板间”
优化营商环境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儋州以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以市场主体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为导向,以优化服务水平为核心,建机制、抓改革、促创新、求实效。在全省率先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出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机制,率先实行建设项目跨部门“四评合一”改革。开通项目服务的多种审批通道,采用新的并联审批流程、容缺受理、容缺审查、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程跟踪,保障项目快签、快批、快干、快速落地。累计完成1018项行政审批事项划转,成为海南划转事项最多的市县。持续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目前,“零跑动”可办事项为2245项,可办率为97.45%。全面推行“儋洋通办”,实现儋州、洋浦两地企业群众异地办事无差别办理、就近办成事。新征程上,儋州将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诚信儋州”和“智慧儋州”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改革创新,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体系和市场环境,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加快提升绿色竞争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样板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这是基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路径和重要任务。近年来,儋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目标,坚持走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持续引进华能洋浦热电厂、洋浦新奥能源、申能和大唐海上风电等新型绿色清洁能源项目落地,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印发实施《儋州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全流程指南》, 帮助企业增强环保意识,降低环境违法违规风险。通过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在监管过程发现问题,为企业答疑解难、对症“开方”,帮助企业解决改进治污设施、强化治理设施运行、提升自动监测能力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推动优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探索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推动环新英湾和新盈红树林参与蓝碳交易。新征程上,儋州将加快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步伐,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增强绿色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向绿图强”。
加快建设人才高地,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样板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近年来,儋州通过创新政策、搭建平台、优化服务等举措,大力营造爱才、重才、惜才、敬才的浓厚氛围。高位谋划和打造具有儋洋特色的“1+1+N”人才政策体系,高质量推进儋州洋浦两地人才政策优化与融合,推出“东坡育才计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补齐人才短板的若干措施》,配套出台人才认定、补贴发放、住房保障等18个实施细则,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下放人才认定权限,重点用人企业可以自主制定急需紧缺专业目录,认定急需紧缺人才,激发市场用人主体活力。用好“智汇海之南”和“双招双引”平台,加强境内外高水平人才交流。提供全方位人才服务,每名市级领导直接联系服务2位优秀人才,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对企业引进的全职高层次人才、柔性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分别给予相应的人才补贴。推出“东坡人才卡”,让人才在儋州洋浦安居乐业。新征程上,儋州将以打造产业科技人才高地为目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产业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度,加快形成人才支撑创新、创新引领产业、产业汇聚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加快筑牢开放发展安全防线,打造统筹发展和安全“样板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近年来,儋州坚持把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工作放在前提位置,有效应对处置突发和应急事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保障等运转有效的职能体系。抓好危化品、建筑施工、燃气、旅游、非煤矿山、工贸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管理,石化功能区实现封闭式管理,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儋州样板,落实综治中心、社管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四位一体”机制建设,市级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全市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向好,未发生重大涉稳案(事)件,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平安儋州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新征程上,儋州将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政策落实和风险防控,建立常态化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提升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构建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为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样板间”提供保证和支撑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儋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党的建设决策部署,时刻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将党的领导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坚决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坚持儋洋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重大改革事项、整体工作进度、政策实施情况等及时向省委报告,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加快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巩固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以“1+5+7”工作机制为抓手,持续巩固和深化作风能力建设,激励党员干部投入改革攻坚、啃硬骨头中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增能,大力培育“十大重点党建项目”“儋洋党旗红”等一批党建品牌,做实党建带群建各项工作,做好党建与业务融合共促文章,以高质量党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用好“监督一张网”平台和工作机制,加强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等相关领域“监督一张网”工作落实。持续推动纠治“四风”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党性教育、纪法教育、警示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优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新征程上,儋州将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打造自由贸易港“样板间”各方面全过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全面推进清廉儋州建设,促进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作者系中共儋州市委党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