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洋浦风电产业园
这台机器人不一般
在洋浦风电产业园,由升降台、两只机械手臂组成的变桨轴承螺栓紧固机器人正在工作。操作员输入指令后,机械手臂自动对准孔位,旋转螺栓进行紧固。
“这台机器人是我们自主研发,2021年全国首家投用。目前我们在福建、海南两个海上基地,新疆、四川两个陆上基地都配备了这样的机器人。”海南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青松告诉记者。
单台风电主机本体高约7米,而变桨轴承就是主机上的这个双环结构,是风电机组中的关键部件。每个轴承上有160个孔位,都需要打螺栓来固定。变桨轴承连接桨叶和轮毂,起到联动作用。如何让这台风电机组投用后,变桨轴承承载能力强、回转阻力小、使用寿命更长,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如何拧紧这些螺栓,让它们受力更均匀。在日常生活中,更换或安装汽车轮胎时,常用的操作顺序是按照对角线的原则来拧紧螺栓。这种对角线拧紧的方法有助于确保螺栓均衡受力,而对于风电主机采用的高强螺栓来说,拧紧工艺要求则更高。
“为了确保装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轴承颈部需要‘米字形’跳跃式紧固螺丝,对称来打力矩。一个轴承一圈下来,需要打500多次的力矩。过去工人来操作非常麻烦,需要整整有两组人,每一组人大概都要配3至4个人,效率也比较低。”林青松说。
变桨轴承螺栓紧固机器人采用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系统,配合机器人升降座、伺服旋转台、自动拉伸器等,可实现自动检测、实时监控、统计分析、数值记录、自动控制等,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序,自动且准确地实现“米字形”作业,并按照设定好的力矩值进行扭紧。
林青松介绍,“现在一天就可以完成一台机组的组装,相比过去效率就提高了大概70%多。而且,我们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在机器旁操作监管就可以。洋浦风电产业园安装的风电主机直供大唐CZ3海上风场示范项目,原计划今年年底前,要完成60台海上风电主机的组装。如今有了机器人的助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预计年度生产任务可提前至10月完成。”
B
国投洋浦油储码头
船舶监管人工智能“安全眼”
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产业应用逐渐增多,AI人工智能也在各领域掀起了热潮。国投洋浦油储码头前段时间就引入了一项AI新技术,在船舶监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国投洋浦油储码头,一艘液货船正在进行装卸作业,分布在码头液货船泊位上的热成像相机、全景相机等清晰捕捉船舶相关操作,将影像传输到国投油储中控室的大屏幕上,这就是在洋浦率先上线的液货码头船岸智能监管系统。
液货码头是危化品码头的俗称,主要涉及油类、液化气等散装液体危险品,其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当地生命财产安全、海洋环境清洁、危化品海运贸易发展等。所以船岸界面上的安全作业和人员规范操作等,对于保障液货码头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据洋浦海事局四级主办孙建朋介绍,液货码头船岸界面智能监管系统通过AI赋能实现自动识别风险隐患。通过设定AI预警场景,该系统可以持续深度学习,从而掌握更多的AI预警类型。这种智能化的监控模式,可以实现24小时高效监控,避免了人工监控效率低、监控范围窄、易出错等问题,是新一代液货码头船岸界面安全管控的解决方式。
有了智能监管系统的有力补充,国投洋浦油储码头也从以前的“不定时巡查”转变为“24小时智能监控”,从“人工管理”转变为“AI智控”“自动预警”。目前,除国投油储码头以外,该系统正在洋浦其它4个液货码头推动建设,并在全省推广运用。
C
新质生产力
引领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
高效的工业机器人,智能的船舶监管系统……在儋州洋浦,还有很多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场景。比如,海南澳斯卡、洋浦东方雨虹等很多制造企业都在采用智能生产线,节省人力成本;再比如,洋浦建成了海南首个智慧口岸平台,提升口岸港航无纸化覆盖率等。新质生产力,正在引领儋州洋浦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
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儋州洋浦正积极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加速布局智能装备制造,引进高端项目,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未来,儋州洋浦将继续深化智能制造与传统产业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新质生产力领域取得更多进展。
(据洋浦政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