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一水产公司负责人一面潜心育好种,一面开拓新赛道

每年向国内外销售 鱼苗4亿尾

  近日,走进位于文昌市抱罗镇堆宝村的鱼苗基地大棚里,能感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暖流,棚内温度适合罗非鱼生长、产卵。

  “这时候如果在北方育苗,需要通过发电等手段去维持温度,不仅生产成本更高,而且一旦出现温度不稳定,对鱼苗繁育会有很大影响。”海南天之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勇说。

  海南优越的气候条件,让熟悉水产养殖的李勇有了施展空间。十多年来,他的鱼苗育种基地从90亩扩大到了1000多亩,每年有4亿尾鱼苗销往国内外。

  李勇老家在重庆,从华南农业大学水产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曾在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后辞职下海创办水产饲料公司。李勇与海南的水产事业结缘,主要因为妻子王林珠,“我岳父一家在海南搞水产养殖几十年,随着年纪逐渐大了,老人家希望我们来海南接手做。”李勇说。

  经过一番考察,2012年李勇把事业重心从广州转移到了海南。正如年事渐长的父辈一样,李勇当初接手管理的90亩鱼塘,在种苗和管理方面均呈现出“老态”。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李勇深谙这一点。为了更新罗非鱼品种,他不断收集优良种源,并进行杂交选育。水产育种迭代是一个漫长过程,单是这项工作,李勇前后就花了5年时间,投入了3000万元。

  新品种研发十分不易,面临着未知的市场风险。“你虽然把新品种研发出来了,但是到底能不能获得市场认可,还是个未知数,需要不断与养殖户去沟通,并不断投入资金去改进品种。”李勇说。

  通过更新迭代,饵料系数从1.6降到1.1,即每鱼养大1斤,可以节省0.5斤饲料,极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此外,鱼苗的抗病力、存活率、均匀度等各项重要指标都得到了提升。公司还自主开发了养殖软件,引进智能化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益。

  鱼苗品质改善,也让市场之门越敞越大。2018年是李勇创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通过5年坚持不懈的育种攻关,他的罗非鱼苗年销量首次突破1亿尾,并在当年举办了一场面向全省的罗非鱼新品种推介会。

  在基地厂房一个约50平方米的水池里,几名工人正拉着细网向同一侧推动水流,不少鱼苗纷纷跳到网的另一侧。李勇告诉记者,鱼儿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他们感受到水流变化后就会反方向游动,一些健康的鱼儿能顺利跳到网的另一端,而一些病苗则会被网住,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出厂鱼苗的品质。

  “沉得住气”的李勇,在2018年之后迎来事业的飞速发展。如果将他公司的罗非鱼苗年销量绘成一张曲线图,会更加直观地看到:从2014年的5000多万尾年销量,到2018年突破1亿尾,花了5年时间;而从2019年到2023年的5年里,年销量则从1亿尾上升到4亿尾。

  李勇说,近年来海南相继发布的《加快渔业转型升级 促进海南渔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种业发展若干规定》《海南省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大量“真金白银”,促进了海南水产种业健康发展。

  政府对种业的大力扶持,让李勇有了更多发展的底气。由于看好热带观赏鱼的市场前景,近年来李勇又探索出了一条新赛道——热带观赏鱼繁育。经过不断摸索,如今共养殖50种热带观赏鱼,并初步掌握这些不同品种的繁育特性。“2022年我们公司货值20多万元的800尾锦鲤出口至越南,这也是海南锦鲤首次‘游’出国门。”李勇自豪地说。            (据海南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累计提供岗位逾2.6万个,部分岗位月薪超2万元
“首发经济”助推引流聚客~~~
海南一水产公司负责人一面潜心育好种,一面开拓新赛道~~~
筹备博鳌亚洲论坛~~~
~~~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确认参展
~~~为游客带来更多全球顶尖品牌和创新产品
~~~观光巴士票“秒光”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自贸港|聚焦
   第A04版:儋洋一体立潮头 奋楫扬帆自贸港
   第A05版:儋州新闻|综合
   第A06版:中国/世界新闻|综合
   第A07版:健康儋州
   第A08版:专页
我省举办2024年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
华为首次在海南 举行新品发布会
每年向国内外销售 鱼苗4亿尾
东屿岛加快推动建筑绿色化改造
首届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环岛耐力赛将举办
第四届消博会将在海口国际免税城设立分展区
海南环岛公路旅游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