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海头镇搭乘儋洋一体化的春风,严格按照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思路,以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巩固成效为重心,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加大帮扶力度 防止返贫致贫
“海头镇加强边缘户、易致贫户等重点人群的防贫动态监测与帮扶工作,筑牢返贫‘防火墙’。对已纳入防贫监测对象的监测户,采取动态监测,由帮扶联系人每月进行一次走访,关注监测对象的生活生产情况。对监测对象遇到的困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综合保障帮扶、三保障帮扶、防贫综合保险帮扶等帮扶措施。”海头镇宣传委员吴陈帮说。
2022年,海头镇将纳保的边缘户、易致贫户同时纳入低保产业(一片海合作社)收益分红对象。此外,该镇所有脱贫户和监测对象都享受该镇代投(607.7万元)给绿翠公司的产业。脱贫户可以通过到合作社就业得到务工收入,同时可以在产业产生收益后获得分红。2022年各产业项目共为海头镇613户脱贫户、141户监测户发放分红104.7468万元。此外,去年海头镇还为新增脱贫户放贷33户146万元,解决了脱贫户发展产业的资金缺口,为脱贫户自营产业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去年海头镇还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继续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去年10月,市科工信局在海头镇举办了6期种植养殖专业技术培训,共培训脱贫劳动力708人次。通过培训,切实提升脱贫户生产技术能力,进一步拓宽了他们的就业和创业渠道。同时,该镇还做好务工奖补申报,已发放2022年度务工奖补450人次93.82万元;加大就业岗位信息推送,将每期的《海南省每周优选岗位》张贴在人群密集地段,让群众方便获取就业信息;落实产业奖励政策,去年海头镇共为符合政策的204户脱贫户、监测对象申报产业奖补37.1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 助民增收致富
海头镇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找准乡村振兴发力点和突破点,主动作为、多措并举,为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为了避免输血式乡村振兴,去年以来,海头镇在产业发展上做大文章,利用衔接资金大力发展扶持产业项目,新投入607.7万元到绿翠公司,做大做强“薯留香”地瓜品牌,积极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增加村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同时,海头镇还充分利用衔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加乐村委会实施道路硬化项目。鼓励各村委会发掘自身资源禀赋,建立项目库,用好“2022年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补助资金”,大力发展集体产业项目。
在多部门积极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去年,海头镇脱贫户(稳定脱贫户和相对稳定脱贫户)在收入计算周期内,人均纯收入18546元,与上年度同期人均纯收入14559.95元相比,增长27.38%,呈良性发展态势。
整治环境卫生 打造宜居村庄
“乡村振兴既要‘里子’也要‘面子’。在加大帮扶力度、发展产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我们不断完善各村基础设施,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吴陈帮说。
据介绍,去年,海头镇曾组织100余人次重点整治新洋、红洋村委会环境卫生;组织600人次重点整治506县道、海马公路沿途和红洋、新洋、岭地、珠江、岛村、加乐、七柏榔等村道沿途环境卫生;拆除乱搭乱建10宗;清理加乐、七柏榔等村临时垃圾139车。该镇还重点整治建筑垃圾,全力做好沿江河畔建筑垃圾的巡查工作。去年6月至年底,海头镇发放防蚊灭蚊宣传资料300余份、发动600余人次开展卫生整治及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在完善各村基础设施 ,改善生活条件方面,海头镇将饮水安全工程列入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镇政府的协调下,市有关部门投入近千万元资金整合改造海头自来水厂和红洋自来水厂,建成新的红洋自来水厂。该水厂的建成,基本解决了海头镇大部分村庄的群众饮水难题。2021年,海头镇又投入60万元,为白沙地、保罗平、那向和禾经等4个自然村建设20立方米蓄水池,为担干、洋家北、洋家东等自然村挖5个150米到260米的深水井,缓解了当地1150名村民用水难问题。为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该镇还严格按照饮用水标准要求对全镇5个饮水安全工程水塔经常进行清洗。
去年,海头镇完成了加乐村、莳园下村、珠新村的村道硬化以及新坊井村、盐丁村排水沟的建设等。
(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王家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