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12月5日,各地红军游击队在琼山县云龙墟举行红军改编暨抗日誓师大会。琼崖红军改编后的部队番号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当日,全体官兵身穿清一色的军服,全副武装排成三列横队,威武雄壮,斗志昂扬。上万名人民群众和各界爱国人士纷纷携带慰劳品、锦旗,敲锣打鼓前来祝贺。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副司令杨永仁、琼山县县长云振中参加大会。王毅宣布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成立的命令,向独立队队长冯白驹授予军旗、关防,并发表讲话。冯白驹代表独立队全体战斗员讲话,表示誓死抗日保卫琼崖的决心。这就是琼崖抗战史上著名的云龙改编。
云龙改编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策略在琼崖获得胜利的标志,也是琼崖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有力体现。当时独立队为300多人枪的建制,儋县发动的人枪占了整个建制的近三分之二。独立队下设3个中队,其中以儋县子弟兵和枪支为基础,编成第二、第三中队。一批儋县的党员干部在独立队中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张兴任独立队政训室主任,李黎明任政训员,黄振亚任行政书记,黄金容任第二中队中队长,张缵薪任第三中队中队长,林国柱、叶连芳任医官。在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琼崖红军改编中,儋县的积极参与反映了儋县人民强烈的抗日要求,体现了中共儋县地方组织在儋县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出色的领导能力,在中国共产党琼崖建军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四、儋县国共军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军
1939年2月10日,日本陆、海军7000多人在琼山县天尾港登陆,当日占领海口和府城。与此同时,儋县西部海面出现日军舰艇,海岸上空日军飞机来回盘旋进行威慑。国民党儋县政府撤到白马井镇藤根村,国民党壮丁大队撤到南丰墟,县城新州镇成为一座空城。
(未完待续)
3月,日军3艘军舰在四区振德乡兰山、沙井村一带海面游弋,炫耀武力。4月16日,日军板田第五十二联队在汉奸吴卓峰、周文海等人的引导下,登陆并占领白马井镇,设立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日军同时以部分兵力登陆洋浦港、干冲墟。4月17日,日军向新英镇和王五镇进攻。4月l8日,攻占新英、王五的两股日军汇合,占领儋县县城新州镇。日军随即在新州成立儋县治安维持总会,汉奸吴卓峰、周文海分别担任正副总会长。5月4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和伪军占领琼西重镇那大镇。5月13日,日军集结300余人,沿新州至那大公路向东侵入,先后侵占中和、长坡、东成、洛基等墟镇。随后,全县公路沿线所有城镇均被日军占领。
日军入侵儋县后,中共琼崖西南临时工委号召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击日本侵略军。中共儋县地方组织一方面发动青年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另一方面根据统一战线的策略和
斗争形势的需要,派出得力的党员骨干,参加国民党地方部队,开展秘密活动,促其与共产党人合作,以拓展共同抗战的局面。
1939年5月5日,日军侵占光村墟,为掩护中共琼崖西南临委机关及其领导骨干从白沙塘村撤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大队第九中队与光村、振德两乡抗日协会领导的游击中队进
驻七里村。不久,日军200多人进犯七里村,第九中队和游击中队奋起抵抗,附近村庄的群众纷纷前来支援。激战一天,毙伤日军指挥官1名和土兵10多名。这是共产党领导的儋县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次战斗。
5月11日,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马白山、大队附符英华率领该大队,联合儋县国民党第三、第四游击大队及各乡游击中队共600多兵力,埋伏于洛基到东成公路的黑
岭地段,伏击日本军车。第三大队正面阻击日军,国民党游击队从侧面配合攻击,激战半小时,打死打伤日军10多名。独立总队第三大队中队长吴寿均等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黑岭伏击战是琼崖西路国共两军对日军的首次联合作战,使不愿做亡国奴的热血青年受到鼓舞,纷纷加入抗日行列,进一步壮大了抗日力量。黑岭伏击战不久,日军为了报复,调集驻儋日伪军的大部分兵力,进攻抗日基地东成乡翰苑村。国民党第四游击大队及周边村庄的农民武装英勇迎击日伪军,独立总队第三大队战士在李汉、黄振亚的率领下,从光村乡跑步驰援,在日伪军背后开火,突破日伪军阵地,激战至晚上将日伪军击退。
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领导机关为了更好地领导全琼的抗日斗争,准备到敌人力量薄弱的琼崖西部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然而作为琼西重镇的那大已被日军占领,成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开辟琼崖西区抗日根据地的极大障碍。为此,琼崖特委于9月派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总队附马白山到儋县与县委联系,发动群众配合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大队,驱除那大镇的日军,为特委和总队部西迁,建立西部山区抗日根据地创造条件。马白山到达儋县后,与那大当地抗日组织和各界人士广泛联系,争取他们支持。10月下旬,马白山在南丰乡松
门村主持召开围攻那大军政会议,成立围攻那大行动委员会和总指挥部,马白山任行委会主任和总指挥,张开泰、陈石、朱文凤任副主任、副总指挥,那大镇周边各乡乡长为委员。指挥部设总联络站,下设人民武装部、粮食财物部、全民动员部、行政事务管理部等。此外,各乡还设粮食供应站、交通联络站和医疗救护站,为围攻那大日伪军做好充分准备。
10月21日,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和2000多群众武装及国民党游击队,按照总指挥部确定的作战计划迅速行动。
各乡群众武装负责破坏通往那大镇的公路,并派武工队员潜入那大镇了解日伪军的动态。主力部队则利用有利地形设伏,随时准备打击出城的日伪军。围攻那大战斗开始后,抗日军民按照总指挥部制定的“封锁围困和攻击伏击相结合”的作战方针,断绝驻守那大镇的150余名日伪军的供给,迫使驻在那大镇周边的日军慑于抗日军民的强大威力不敢前来增援,使驻守那大的日伪军基本处于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困境。11月5日深夜,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大队突击队攻进那大镇,数千名抗日军民冲进镇内,守城日军仓皇潜逃。在这次战斗中,除一个中队日军乘夜逃跑外,驻那大的伪军詹松年部中队长以下官兵80多人全部被俘获,缴获枪支60余支、子弹几千发等军用物资。至此,长达10多天的围攻战斗胜利结束。那大围攻战是琼崖抗战初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广泛的一次战斗。此战的胜利,是中共琼崖特委领导的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和中共儋县县委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争取一切抗日力量,充分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的辉煌成果。琼西地区由此出现了抗战的新局面,很快建立了儋临大南区抗日游击根据地,为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西迁创造了有利条件。
那大围攻战点燃了儋县大地的抗日烽火,儋县人民拿起刀枪,汇聚成保家卫国的滚滚抗日洪流。在围攻那大期间,国共两军趁长坡日伪军兵力空虚的有利时机,一举攻占长坡。11月12日,从那大逃往新州的日军在桶井头岭被水井村抗日民众伏击,打死打伤日军9名,其中,派驻那大伪军部的日军顾问吉村幸雄被水井村民砍杀。11月24日,国共抗日武装包围海头镇,当地群众数千人抬着土炮,手握山刀、长矛参加战斗,吕江县海尾游击中队也赶来参战。抗日军民发起强攻,顺利攻克海头日伪维持分会、警察队、盐务所,处决伪维持分会麦兆丰、麦卓才等一批汉奸,肃清了日伪军在海头地区的势力。
在共同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国共两军战士背负民族大义,结成了荣辱与共、同仇敌忾的战斗情谊。在攻克长坡的战斗中,儋县国民党第四游击大队战士王焕丰壮烈牺牲,翰苑村共产党员王守仁为此写了一副挽联:“丧一命克服长坡,于今追吊英魂,悲笑交加,我愿将悲买笑;战半年收回片土,最后牺牲奋斗,死生虽异,吾宁以死求生”,表达了对为国尽忠烈士的崇敬和痛惜之情。此联迅速在当地民众中流传开来,成为儋县国共联合抗战的历史见证。
在民族危亡空前严峻的时刻,儋县国共两党团结一致,同仇敌忾,黝力杀敌,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琼崖抗日军民的斗志。儋县人民以血肉之躯和英雄
气概,谱写着一曲曲抗日救国的雄壮战歌,使侵儋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