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不同售票渠道的“退改签”标准不一,“套路”重重。这背后,原因何在?电影票“退改签”全面放开能否实现?谁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多家在线购票平台,消费者要想退掉手里的一张小小电影票,可不是简单事。经过调查深入还发现了电影票“退改签”规定中更多的“套路”——有的购票平台将“退改签”列为会员权益中的“特权”,不同积分等级对应不同的“退改签”次数,每月最少1次,最多只有5次。
业内人士透露,“退改签”基于影院所采用的售票系统,在电商平台上,有的影院同时开通了两项服务,有的影院只开通了其中一项服务,或都没开通。
业内人士也承认,不断完善“退改签”服务来提升用户体验,是大势所趋,用技术手段甄别正常退票和恶意退票并非完全不可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恶意退票等不当行为。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强调,为使观众清楚了解到自己所买电影票的“退改签”规定,保障观众权益,不管是影城还是第三方电影售票平台都应履行告知义务。
“对于影院,应在醒目位置公示购票‘退改签’须知,保证观众在进入影城柜台购票时,提前了解到电影票‘退改签’规定。第三方售票平台、影院网站或自有客户端都应该在观众购票付款前弹出‘退改签’规定协议,确定观众在了解规定后再支付票款。”协会负责人说,各方应用合乎市场规律且更加规范的手段,向观众提供“退改签”服务,进一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