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召开现代特色农业研讨会

专家学者为儋州农业发展支招

图为研讨会现场。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李绍远 摄
  本报讯 (记者何秀玲 实习记者徐月娟)9月16日,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讨会在海航新天地酒店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等单位13名专家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契机,对我市现代特色农业的资源优势、发展思路、区域布局、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献计献策。

  副市长吴波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海南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以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和海南经济发展的新生增长极为目标。为构建规模适度、三产融合、高产高效的现代热带特色农业体系,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编制“儋州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规划(2018-2025)”,经过参编专家深入全市16个镇和各局委调研及材料整理、编写,形成了儋州市农业资源情况专题调研报告、儋州市特色现代农业政策文件汇编、儋州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初稿等3份材料。期盼各位专家对儋州市的农业发展思路、定位、布局、重点项目等内容进行研讨献言献策。

  研讨中,专家结合我省和我市农业资源特点和优势,契合当前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时代要求,就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海产养殖等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讨论和交流,为我市农业发展出谋划策,更加明确了我市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也为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初稿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市政府、市农委、市畜牧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此次研讨会由市政府主办,市农委承办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承办。

  

  专家学者发言摘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教授王松霈

  “儋州要做出一个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个全新的,立足高起点和面向未来大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王松霈说。

  王松霈认为,当前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生态时代,核心要求是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儋州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中要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实现儋州现代农业发展特色。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成将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港),儋州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要以“生态与经济协调”战略思想为指导,做出一个生态与经济协调、农业经济高度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样板。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夏海龙

  “儋州地处海南西北部,濒临北部湾,交通便利,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发展儋州现代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可以从多方面寻求突破。” 夏海龙说。

  夏海龙认为,儋州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首先要深入贯彻国家战略,紧密对接国家项目,争取中央财政和省级资金和项目支持,并依托科研院所力量,加快当地优质资源开发利用,提升产品质量。可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业品牌创建工作,对儋州现代特色农业进行深度开发,创建全国知名的儋州农业品牌。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设计院博士张萌

  建议:一是要坚持以产业化为导向,明确功能定位,打造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的新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创新要素集聚的新载体,发挥聚合放大作用。二是坚持以集约化为方向,突出重点任务,突出开发集成核心技术、培育壮大创新企业和带动形成产业集群等重点任务。三是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创新运行机制,重点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创业积极性;创新市场运行机制,在政府支持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创新共享共赢机制,支持引导各类主体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所长付江凡

  “持续加大支农业力度,建立农业融资保险新机制”付江凡说。

  建议: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三产融合体系,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调结构优布局;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强化提升品牌建设;构建三产融合体系,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二、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构建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林涛

  儋州作为海南省西部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光热水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加快基础设施、主导产业、技术平台、人才要素等创新升级,集聚力量,突出特色,进而形成海南优势、中国优势。另外,在区域布局上做好规划,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构建全产业供应链、价值链,从而取得产业优势、效益优势和竞争力优势,打造国家热带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同时,依托海南国际旅游岛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引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把休闲农业发展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融合在一起,实现产业兴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方伟

  “当前,儋州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规划设计基础资料详实,应以全产业链发展儋州现代特色农业的理念,围绕热带经济作物产业提出做规划布局。”方伟说。

  建议:要深化研究新时代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大时代背景下,现代农业已经超越了生产要素和装备现代化的范围,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融合,资源承载力和生产方式匹配问题等需要融入儋州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要以优质化、绿色化和品牌化的综合理念提升四大主导产业,总体布局和项目安排建议考虑产业链的不同侧重。要规划中强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任务,作为儋州未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名片来打造。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博士后副研究员吕一清

  建议:一是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体系,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扶持,鼓励农业科学化生产,共同处理好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二是加强与台湾在现代农业方面的战略,加强与台湾地区现代农业的交流,把台湾的农业技术和先进经验带到儋州,促进琼台现代农业项目下的自由贸易,助推儋州现代农业发展。三是主动适应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变革的趋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构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长效机制,满足不同主体的金融需求,积极营造有利于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的氛围。

  ■海南热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院院长柯佑鹏

  建议:一要摸清家底弄清家情,顶层策划整体规划。二要科学理解市场行为,强化政府干预参与。三要整合涉农扶持资金,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四要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发展质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业界层面上,要树立科学栽培模式,打造农产品地理标志,以“三品一标”为卖点,以附加值为盈利点,打造品牌叠加效应,构建产业链大联盟,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夯实产业发展后劲,重塑品牌市场声誉。

  ■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博士夏勇开

  就海洋渔业来看,儋州需按照我省海洋产业正在面临转型即捕捞向养殖转型、捕捞从近海向远海转型、养殖从沿海向外海转型、渔民从捕鱼者向休闲渔业从业者转型。

  建议,海洋产业发展要根据儋州自身的特点,借鉴临高的后水湾网箱养殖海产等成功经验,以现代化的海洋牧场与增量养殖发展海洋产业。结合地理区位优势,在峨蔓——木棠海域,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该海域临近临高后水湾,非常适合建设大型深水养殖平台(网箱),发展增量养殖型海洋牧场;二是海头海域重点与海上休闲旅游结合,引导渔民发展海洋休闲渔业,建设休闲型现代化海洋牧场。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处长、研究员窦志浩

  建议:走绿色有机加工产品之路。科学规划加工产业布局,合理布局大宗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打造“原料基地﹢产地初加工﹢园区深加工”的产业集群。坚持招商引资和本地培育相结合,培养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要创新发展新业态和产业融合,培育一批“老字号”传统农产品加工特色镇、特色加工村。提升加工技术研发能力,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完善加工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建立儋州市农产品加工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和环保管控体系,推进加工产品品牌创建。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高级工程师范海斌

  儋州作为海南的农业大市,要利用热科院的优势资源促成科技成果在儋州转化,突出儋州农业与海南其他市县的差异化优势,凸显儋州农业特色,海洋渔业和天然橡胶应作为儋州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

  建议,编撰规划要在确保政治高度的基础上,去研究、分析各个行业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农业发展,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要围绕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热带效特色产业,有规划、有方向、有举措在确定的产业上,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思路,为儋州农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陈冠铭

  要在农产品发展上突破,在农业技术上加大支撑,对产品质量标准化进行参考。要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广泛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创建工作,引导农民提高科技水平和农产品质量,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要依托自身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等,向国家、向省要项目,加快发展。规划保障机制要进行相应制度创新,提高区域农产品整体营销能力,重点培育地理标志产品,注重政府营销。不能忽视农垦历史担当,要很好地发挥出农垦农业优势。要充分利用境内热科院和大学的科技资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海南农垦海垦草畜产业有限公司总裁、博士周秋平

  公共品牌在区域产品市场突围、实现产业升级,激活区域经济的作用愈来愈明显,打造公共品牌,提升自己区域内特色产品的竞争力已成为很多地方政府激活区域经济的有效抓手。

  建议,儋州要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以公共品牌进行管理和经营,以地域特色为文化背景,以地标等同于区域品牌作为品牌创建的精神内涵。以“效益”为目的的品牌,才是真正在做品牌,发展区域农业公共品牌战略,用品牌的思维打造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

  记者何秀玲  李绍远  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我市召开现代特色农业研讨会~~~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未雨绸缪 防抗“山竹
   第A03版:儋州新闻|要闻
   第A04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那大镇
   第A05版:聚焦儋州现代特色农业
   第A06版:中国/世界新闻|综合
   第A07版:儋州故事/历史
   第A08版:文体新闻|综合
专家学者为儋州农业发展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