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首艘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船在海南正式列装

“海洋地质二十六号”调查船。 人民网 发

  5月24日,我国首艘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船“海洋地质二十六号”在海南正式列装。

  “海洋地质二十六号”调查船于2020年10月启动立项,2021年11月论证通过设计方案,2022年7月动工建造,2023年12月下水,2024年4月完成综合试航等工作,是我国首艘定位于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与研究的新型多功能科学调查船,隶属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船舶总吨1311,主机总功率2426千瓦,船舶排水量1713吨,船身总长63.5米,型宽12.6米,型深4.6米,吃水3.2米,配员34人,自持力35天,续航力3500海里。全船采用双机全回转舵桨推进,配有艏侧推装置、DP1动力定位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操纵性和适航性。

  据悉,该船配备海洋工程钻探系统、静力触探系统、多套地球物理调查系统及海洋作业支撑系统等32套先进海洋地质调查技术装备,可用于海洋工程勘查、海洋能源与矿产调查、海岛(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等多门类调查研究。

  列装后,“海洋地质二十六号”调查船交付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使用,将有力补充我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装备力量,为海洋与海岛(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海上工程建设及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据了解,4月25日-2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首艘调查船“海洋地质二十六号”在福建省宁德市试航成功。试航涉及主推进系统、回转试验、机舱自动化、动力定位系统等15项试验任务。

  下一步,“海洋地质二十六号”调查船将开展以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为主的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查清海岛(礁)位置、面积、开发利用与保护等现状及其变化情况,掌握海岛(礁)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利用状况,为建成自然资源日常管理所需的“一张底板、一套数据和一个平台”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探索加强海域海岛管理和开发,支撑建设海洋强国。

  (据人民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自贸港|聚焦
   第A04版:儋州新闻|综合
   第A05版:关注高考|特刊
   第A06版:中国下午|综合
   第A07版:健康儋州
   第A08版:专页
海南将从四个方面做好自贸港招商引资工作
琼粤举办促农业发展交流活动
如何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国际范”?
海南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我国首艘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船在海南正式列装
海南跨境外币电子缴税入库实现“零突破”
RCEP迎来新一轮降税
海南文化秀鹏城
海南自贸港首票空港口岸“机坪直提”新模式业务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