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薛宅村村民薛万卷:

念活“养蝎经” 走上致富路

▲薛万卷在查看蝎子产卵情况。
▲薛万卷制作的蝎子干。

  蝎子被人们视为毒物,却有极高的药用价值。8月4日,木棠镇薛宅村村民、蝎子养殖基地负责人薛万卷活动活动身体,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小心翼翼地端起一盆黄粉虫,来到蝎子养殖大棚中给蝎子喂食。

  薛万卷之前从事医药行业,知晓蝎子药用价值高,也了解到儋州的气候条件适合蝎子生长,蝎子养殖所需劳动力少、对场地要求不高,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于是他到河南省学习蝎子养殖技术。2020年6月,薛万卷回到薛宅村,投入资金30余万元建设蝎子养殖基地,开始发展蝎子养殖产业。目前,他的蝎子养殖基地占地2亩,建有2间养殖房,占地面积约900多平方米,每间养殖房养殖50至80万只蝎子。

  蝎子养殖难度不大,关键是控温、湿度、粮食到位。控温、湿度均靠设备来完成,难的是蝎子的食物。蝎子食黄粉虫,也叫面包虫,在海南并没有大面积养殖或售卖的地方,所以薛万卷从河南河北等地购买。但由于路途遥远、温度高,黄粉虫寄到薛万卷手里时,几乎都死了,所以薛万卷要自己培育黄粉虫虫卵。

  “黄粉虫蛋白质含量丰富,既可以做天然饲料用于养殖蝎子,也可食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薛万卷告诉记者,现在他培育的黄粉虫不仅长得膘肥,而且量也非常充足。

  “目前蝎子市场收购价是每公斤1200元到1400元左右,自己加工成产品的价格更高,现在我初步已经做成了蝎子酒,计划今年大量生产蝎子干和蝎子酒。”薛万卷说。

  薛万卷表示,下一步他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大力发展蝎子产品加工,制作蝎子酒、蝎子干并售卖蝎子种苗,多条腿走路,提高经济效益。

  (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何万常)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木棠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薛宅村工作组组长、 驻村第一书记王建华:~~~
薛宅村村民薛万卷:~~~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儋州新闻|综合
   第A04版:自贸港|聚焦
   第A05版:乡村振兴巡礼|木棠镇
   第A06版:中国/世界新闻|综合
   第A07版:健康儋州
   第A08版:专页
打造富美乡村 奏响振兴乐章
用心用情帮扶 甘当村民“贴心人”
念活“养蝎经” 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