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运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国内最高水平的体育健儿在赛场共同奉献精彩的比赛。
从1959年的一运会到2021年的十四运会,全运会已经拥有长达62年的历史。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全运会也随着新中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蓬勃壮大。在它成长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小秘密”,对于很多人来说成为了“冷知识”。
钟南山也是全运健儿
1959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上,还在北京医学院读书的钟南山参加了男子400米栏的比赛,并打破了当时的全国纪录。
全运会结束后,钟南山原本有机会继续留在北京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但钟南山考虑再三,还是选择回到了医学领域。这才有了如今的“南山风骨,国士无双”。
广场舞也能登上顶级赛场
作为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届全运会的比赛项目都会有所微调。而除了这些专业运动员参加的项目,本届全运会还将举行19个大项的群众赛事活动,其中就包括广场舞、广播体操、太极拳等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休闲项目。而这也意味着,普通的体育爱好者也有机会登上全国最顶尖的舞台。
全运会为啥没有奖牌榜
像奥运会这样的国际性体育大赛,组委会一般都会设置奖牌榜,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各支队伍的参赛成绩。在2017年天津全运会之前的各届全运会,各代表团的金牌、奖牌数量也会被公之于众。
不过,为了扭转“金牌至上”的观念,让体育运动回归纯粹本质,从2015年开始,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只公布比赛成绩,不再设置奖牌榜。
全运会还曾有“半块金牌”
为了平衡各个地区的体育实力,从1997年八运会开始,“交流选手”一度成为了全运会的特色之一。各代表队自愿将选手输送到其他队伍,让其代表其他队比赛。交流选手一旦获得奖牌,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现代表单位与原注册单位各得奖牌和积分的50%,“半块金牌”因此出现。
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一些规则漏洞和问题也与之伴生。经过多次改革以及奖牌榜的取消,“XX.5”块金牌的情况已经不会再现了。
9岁孩子也能参加全运会
你9岁的时候在干嘛?有的人9岁已经站在了全运会的赛场上。
全运会滑板项目不设年龄分组,代表广东出战的小选手郑好好只有9岁,引发关注。据悉,她参加了碗池项目的比赛,但最终没能进入决赛。不过,这次大赛经历想必也会成为小姑娘成长过程中难忘的回忆。
全运会曾是北上广“三人转”
从第一届到第四届,全运会的举办地一直都在首都北京。此后,随着上海和广东的发展,全运会终于走出了北京,在硬件设施相对完善的“北上广”三地轮流举办。其中,上海承办了第五届和第八届比赛,第七届又回到了北京,广东则举办了第六届和第九届。
不过,从第十届全运会开始,大赛举办地开始采用申办的方式。江苏获得了2005年全运会的举办权,全运会首次走出“北上广”,此后的几届全运会分别在山东、辽宁、天津和陕西举办。
那些特殊的代表队
全运会开幕式代表队入场环节,出现了火车头体育协会、前卫体育协会、煤矿体育协会……这些特殊的代表队让不少观众觉得有些陌生。
其实很多年来,他们一直在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而默默努力。比如,火车头体育协会是铁路行业的体育协会,而前卫体育协会可以理解为“警察代表队”。
奥运联合队成看点
对于集体项目来说,如果奥运健儿在结束隔离后返回省队备战,之后再返回国家队,队员们之间的配合难免生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女足、女篮、射击等项目中,都出现了“奥运联合队”的身影。
如果奥运联合队在全运会上夺冠,运动员所在单位都会有金牌入账:输送一名队员便计入一枚金牌,但同一项目上每个输送单位被分配的金牌数不得超过两块。 (中新)